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丁田的古代生活第279节(1 / 2)





  想用春秋笔法遮掩慕容浩的过错,又用他跟姚二小姐的关系做文章。

  说来也是,这种事情,男人叫风流,女人就是不守妇道。

  闹出来,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这也是为什么镇国公府一点都不管此事的理由,因为管不管,都是一件让他们恶心的事情

  就像是懒蛤蟆趴在了脚面上,不晈人,恶心人啊。

  “重罪不重罪,本官不知道。”丁田端起了官架子,他是有这个权利的,因为对方虽然是长春侯的嫡长子,可“世子”只是大家的一个尊称,没有品级的,除非是亲王、郡王的儿子,有朝廷册封的世子头衔,有品级,世子的妻子,也会被册封为世子妃。

  而侯府的世子,只是一个荣誉称号而已,根本没品没级。

  丁田却是有正儿八经官职和品级,以及爵位的人。

  比起慕容烨这个只是白身的未来长春侯、或者是长春伯来说,他可要理直气壮的多:“本官只知道,此人送来的时候,是按照重刑犯处理的,要关在重刑犯囚室,按照牢房里的规定,每个月只有初一十五才可以探视,其他时间,一概不接待。”

  “连我都不行吗?我是他的亲伯父。”慕容烨有些焦躁。

  他生了七个女儿,三弟也生了三个女儿,就二弟有这么一个儿子。

  虽然平日里嘴上不说,可心里终究是看重这个侄子的,万一真时运不济,这个侄子可是传宗接代的唯一指望了。

  “不可以。”丁田油盐不进,就是不让他们探视。

  而且现在还没正式结束这个正月里的假期,就连闻四嘉,也被隔在了大门之外。

  闻四嘉大概也知道自己办的事情不地道,所以没强硬的要求进去,要求了也没用。

  他一个牢头儿,算是个合同工,丁田这样的才是正式编制内的,根本不是一个级别上的人

  所以,长春侯府算是无功而返。

  不过长春候夫人送来了长春候的名帖,大致意思是要牢房里的人照顾一下慕容家的唯一独苗,如果慕容浩有什么三长两短,他们长春侯府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一听这就是后宅女眷们的口吻,好像外头都跟内宅一样,她们的话没人敢违背似的,丁田当着来送名帖的一个趾高气昂的老嬷嬷的面,将名帖直接丢进了垃圾桶。

  那老嬷嬷气的手都哆嗦了:“你敢……你竟敢……你……。”

  “你算个什么东西?”丁田板着脸,比老嬷嬷更加嚣张:“敢命令本官做事?”

  老嬷嬷气得直翻白眼儿,被当差的狱卒,轰了出去。

  长春侯府知道了这件事情,长春候夫人叫嚣着要给那个小官一个厉害瞧瞧,可是长春候却沉默了。

  长春候夫人等了半天不见长春候有所表示,非常的不高兴:“侯爷,您说句话啊!”

  “谁让你动用了我的名帖?”谁知道长春候却开口质问长春候夫人。

  “这……我还不是为了大孙子……浩浩都进去几天了?我们家才得到消息,那牢房里是什么好地方吗?”长春候夫人并非深宅大院里不谙世事的妇孺,作为一品侯夫人,她的眼光并不短浅:“在里头吃不好,睡不饱,更没人伺候,我们浩浩自从出生起,身边就没断了伺候的人

  ,哪怕是在外头胡闹,也有人陪着,现在人见不到,我这担心的整宿整宿的睡不着……。”

  说起这个大孙子,长春候夫人真是疼到了心眼里。

  “头发长,见识短!”长春候却生气了:“你不应该动用我的名帖去办事,如果我不出面

  ,凡事都有可商量的余地,你一动用我的名帖,这不是给镇国公府好借口,退亲吗?”

  “可是……我担心浩浩……镇国公府的那个丫头有什么好的?非要她做浩浩的媳妇儿?就算长的美若天仙也没用!”长春候夫人最初就是反对这门亲事:“听说她还舞刀弄枪的,哪像个大家闺秀。”

  “再不像大家闺秀,那也是镇国公府的姑娘,配浩浩,简直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长春候对自己的大孙子是个什么德行,太知道了。

  这孩子被惯坏了,家里人,包括他自己,都舍不得他吃苦,结果这孩子就成了这个样子,坏事做尽不说,还好色如命。

  要不是家里人看的严,恐怕现在庶子庶女都有了。

  “以后我的宝贝浩浩就要娶一个河东狮回来……。”长春候夫人对此颇有微词。

  “还不一定能不能娶得回来,他要是再这么作下去,再大的把柄,镇国公府也不会忍下去了。”长春候头疼欲裂:“唉!”

  最后,深深的叹息,叹息他们慕容家的未来,也叹息长春侯府后继无人^

  果然,长春侯府的威胁,在刑部大牢那里根本没用!

  而镇国公府姚家,也派人来了,说亲事要无限期延后,至于慕容浩的惩罚……他们家已经报官了,此事归刑部管辖。

  可是随后长春侯府就知道了,宁王殿下在刑部,担任了刑部尚书。

  刑部如今两位尚书,一位是以前的那位,另一位就是宁王,他一来,就连整个刑部都绷紧了皮,生怕惹到这位煞星。

  而丁田这边更有意思,除却长春侯府的威胁之外,还有上头的人给的“压力”。

  对方给丁田送了一千两银子,谓之“三节两寿”的孝敬银子。

  小白的丁田不明白这是个什么意思?

  还是王奎给他跟金不换指点了一下:“所谓的三节两寿啊,其实最早说的是古时候对于塾师的习俗,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脩一月,称为三节两

  寿。”

  俩人还是不明所以。

  但是王奎干脆就明着告诉他们俩:“三节是指春节、端午和中秋,两寿是指官员本人和夫人的生日。就是一个送礼的名目!官场中人,主要的财政来源,就是三节两寿、冰敬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