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六指法医第150节(1 / 2)





  流浪汉连拉带拽的,也只是将洗衣机往前面推了二三十米。

  气喘吁吁的他,打算随便找个人把洗衣机卖掉。

  “那个年轻人长什么样?”

  “就是一般人模样,时间太久了,我也想不清楚。”

  流浪汉用手揉着太阳穴,说道:“如果你们要找他,我建议你们去附近的几个村子查查。”

  “为什么?”我沉声问道。

  “警官,你也太笨了,这年头除了农村人,还有谁开手扶拖拉机?”

  流浪汉看了我一眼,显然是在嘲讽我多此一问。

  第197章 见面就跑

  流浪汉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却让我如获至宝,案情就在这种情况下,有了新的进展。

  他是在郊外捡到的这台洗衣机,而那个丢弃洗衣机的人,开着手扶拖拉机,因此认为对方是附近村里的农民。

  如果这样分析,倒也是有几分道理。

  手扶拖拉机在城里已经极其罕见,即便是东山镇镇上,使用手扶拖拉机的居民也屈指可数。

  拖拉机极有可能,属于附近的村庄的村民。

  以此类推,凶手有很大几率,是这些村庄里的村民。

  不过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再一次让我陷入到沉思。

  东山镇的经济环境不错,但距离东山镇十几公里外的群山村落里,生活条件相当的恶劣。

  附近村庄交通不便,村民们进出基本靠走,去镇里买东西,一般采取最原始的方式,要么是靠肩扛手抬,又或是将东西抬到半山,由村里派拖拉机过来接。

  在这种恶略的情况下,谁会买这么重的洗衣机?

  况且,洗衣机市场价格六七千元,谁家有这样的闲钱,买这么好的洗衣机?

  “据我分析,洗衣机不见得是买的。”

  在我们开案情分析会的时候,马如龙将他的想法告诉给我。

  马如龙认为这台洗衣机,不见得是村民花钱买的,极有可能是从别人那里偷来的。

  “你怎么会这么认为?”

  我看着马如龙,询问他的判断依据。

  “你想想,附近几个村庄,村民年均收入不过五千多块,谁会脑残到用一年的收入去买一台这么大的洗衣机?”

  马如龙耸耸肩膀,说道:“花六七千元买一件家电,对于城里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那些住在穷乡僻壤的老乡而言,无异于是一个天文数字,谁家要有这么败家的孩子,当家长的肯定会把他们腿打断。”

  “你说的有点道理。”

  我敲了敲桌子,对着前面的范正义说道:“饭局,你认为呢?”

  “小马说的很有道理,小林,你不是本乡本土的居民,不太了解镇里下辖村庄的情况。”

  范正义耐心解释道:“说到前几年为了人口普查,我带了局里的几个户籍员深入进这些村子,村里青壮年流失比例很大,剩下的村民,绝大多数都是老人跟孩子,他们不可能花这么多钱买洗衣机,情况很可能像如龙猜测的一样,是村里的某些闲汉偷来的。”

  我点点头,范正义分析的有道理。

  村民一般分为三类人,年轻力壮的男女青年,绝大多数都会在成年以后,离开村庄去城里打工,剩下的留守儿童跟老人,靠着微薄的收入勉强度日,但还有一种人会留在村里,那就是村里的闲汉。

  这些人身无一技之长,又不愿意去镇上打工吃苦,留在村中混吃等死。

  若是说他们偷的洗衣机,的确有很大的可能。

  经过一个小时的讨论,范正义拍板决定,马上去流浪汉所说的几个村庄调查。

  我们决定以此为突破口,尽快寻找嫌疑人,又或是见到这台洗衣机的目击证人。

  总之,破案的关键,开始围绕着这台洗衣机展开。

  只要寻找接触过洗衣机的人,就有可能打开更多的线索通道。

  以流浪汉捡到洗衣机的位置为中心点,向外辐射三十公里,一共有六个村庄。

  这些村庄分部在不同的位置,村里环境大同小异,属于老少边穷的贫困村。

  范正义调集了六十名警员,以十人人为一组,分头向几个村庄探索。

  我跟马如龙带领八名警员,去往距离洗衣机出现地点最近的一座村庄。

  村庄名叫西关庄,是这六个村庄当中,经济条件最好的,淡然,这也是相对而言。

  西关庄并不在山里,在距离大山不远的山脚下。

  村里的壮丁青年大多数去城里打工,剩下的年轻人,则是去附近的伐木场以及矿场工作。

  俗话说靠山吃山,山里隐藏着不少的资源,其中有木材,矿产,还有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