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六指法医第172节(1 / 2)





  钱浩老家在城里的老城区,由于城市开发改造,住在老城区的居民,绝大多数都是老人以及一些下岗职工。

  通过打听,我来到了一栋老式职工楼。

  这栋楼里的住户,绝大多数都在此地生活几十年,钱浩他们家,就住在这栋楼的五楼。

  经过一上午的走访,我对钱浩的人生轨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邻居们的介绍,钱浩是一个从小孤僻,我行我素的男人。

  钱浩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然后两个人各自寻找了新的伴侣,将钱浩独自留在了这栋楼里生活。

  虽然他们俩每月会给钱浩打钱,但很少过来看他。

  在这种情况下,钱浩养成了孤僻的性格,但却没有走向歧途。

  长大以后,找了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

  “老大爷,你说的都是真的。”

  我向坐在楼下晒太阳的几个老人了解情况,无意中得知了一个令我感到惊奇的消息。

  据其中的一名老大爷讲,钱浩当年的工作,是在市里的轴承厂。

  轴承厂是市里的国营单位,早些年效益非常不错,每月的工资以及各种福利待遇,丝毫不比现在的白领差。

  这些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叶宇,也是轴承厂的员工,并且是一个车间的工人。

  钱浩与叶宇曾经在同一间厂子上班,这个事情实在是太有关联性了。

  同在一个车间上班,两人即使不认识,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也势必会对对方有些印象。

  但是在当年的笔录当中,叶宇却说他不认识钱浩,这就很值得推敲了。

  “小伙子,老头子活着这么大的年纪,从来没撒过,谎骗你这个后生晚辈干嘛?”

  老大爷摇着蒲扇,一脸不满的盯着我。

  “老大爷对不起,我不是怀疑你,就是……”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索性不停的向老大爷道歉。

  等到老大爷不生气了,我马上从手机里翻找出叶宇的遗照,摆在老大爷面前说道:“老大爷,你有没有看过这个男人找过钱浩,他也是轴承厂的工人。”

  “有点眼熟,但是想不起来了。”

  老大爷看了两眼,不确定的说道:“要不你去轴承厂看看,虽然厂子卖了,但还有不少员工留在工厂,没准他们认识。”

  “老大爷谢谢你了,我现在就去。”我收起手机向老大爷致谢,马不停蹄的赶向轴承厂。

  当年的国营大厂,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家外企工厂。

  工厂门卫非常的尽责,哪怕我拿出证件也不放我进去,非让我回去开介绍信,好在我联系了当地辖区警员,通过对方的引领,我终于进到了轴承厂。

  没过多久,我就通过几个老员工的描述,确认了叶宇和钱浩的事情。

  两人不仅认识,而且关系不错,除了叶宇是轴承厂的工人,面包店老板郑江山,也曾经在轴承厂上过班。

  由于郑江山触犯厂规,工作不到一年就被轴承厂开除。

  “三个人同一间工厂工作,并且还是一个车间,这未免也太巧了。”

  此刻,我正坐在轴承厂的会议室,面前有两名五十多岁的工人。

  两人被我的话给弄愣了,不解的看着我。

  其中一名穿着蓝色工作服的老工人说道:“警官,你说什么太巧了?”

  “没什么。”

  我摇了摇头,说道:“两位师傅,你还记得他们三个在轴承厂的时候,关系怎么样吗?”

  “说起他们三个的关系,那简直比三国演义还要乱。”

  蓝色工服的工人苦笑的一声,冲着旁边的工人说道:“老杨,我这么说没错吧?”

  “老孟,你的记性还真好,这都多少年的事情了,竟然还能记住。”

  名叫老杨的工人苦笑着说道:“想当年,他们三个进厂分到一个班组,由于年纪相仿,关系处的挺好,每到休息日,就聚在一起喝酒看电影,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亲兄弟呢,但谁能想到,这三人说翻脸就翻脸。”

  两个老工人,像是回忆往事一样,将这三人的恩怨情仇,展现在我面前。

  十年前,郑江山,叶宇,钱浩,都是二十郎当岁的年纪,一同进入轴承厂成为学徒。

  三人年纪相当,很快便结为了要好的朋友。

  那时候,三人几乎是形影不离,一个人受欺负,另外两个人肯定要帮他讨回公道,并且天天一同进入,关系好的更一个人似的。

  话虽如此,但毕竟不是吃一家饭长大的。

  三个人关系再好,性格终究不一样。

  叶宇能言善辩,善于迎合讨好他人,钱浩长相老实,但是内心奸猾,非常喜欢占小便宜,并且手脚也不干净。

  至于钱浩,看似性格孤僻,却是个热心肠,总是不声不响的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