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章(2 / 2)


  “九十年代,我爸的中央部委是清水衙门,我妈在医院还没流行拿红包,实在凑不出五十万,最后咬牙卖掉四合院,全家搬去回龙观。搬家前一晚,七十岁的奶奶死了。医生说是脑出血。爸爸却说见到了吊在大槐树下的爷爷,奶奶是舍不得离开地安门呢。”

  人说地安门里面,有位老妇人,犹在痴痴等。

  “冯唐”继续平静地说:“快要中考了,学校只有一个保送名额,原本留给我的,直升北京最重点的高中。出了这样的事,名额自然给了别人。而我嘛,志愿没填高中,怕是将来读大学家里负担不起。我进了西城区的商业职校。至于,被保送去重点高中的那家伙,而今已是个大人物了,常在中央一套的两会新闻见到他。”

  “你是说,假如没有那块坠落的玻璃,今天那个大人物,就是你啊?”

  “我一直,梦见那块玻璃,依然在教学楼的五层,完好无损地嵌在窗框。夕阳照射在玻璃表面,映出十六岁那年的脸。”

  我不太会说安慰人的话,默默看着车窗,北京街头绽射的灯光,映出自己的眼睛,忽然觉得好年轻。

  “离开地安门,不到一年,我爸就出事了。”他像说一桩无关紧要的事,如此平静,“他每天骑自行车上班,以前十分钟就能到,但从回龙观进城,就得一两个钟头。有天早上,记得是清明节,他被一辆土方车带倒,整个人卷到车轮底下,被碾成了肉燥子,你肯定吃过吧?”

  车轮底下华丽丽的肉燥子,又联想到爆肚黄喉之类,我有种呕吐的感觉,摇下车窗,让风吹乱我的长发。

  “爸爸死后,妈妈得了抑郁症,再没心思做医生了,提前病退回家。没过两年,她查出了乳癌。晚期。我十八岁那年,她死了。”出租车已开上东二环,“还想听下去吗?”

  “想。”

  “我妈刚下葬没几天,我从商业职校毕业,国营单位包分配,进了西单百货做营业员。不久,商场效益不好,三分之一员工下岗。我在家闲了一年多,花光所有积蓄,才重新出来找活干。呵呵,我干过各种工作,运货员、维修工、值班员、推销员。可是,每一样都不长久,最后凑了些钱,开起了出租车,那是五年前的事。”

  “说说你遇到过的有意思的事?或者——令人难忘的事?”

  我怎么说得像个小学作文老师?抑或电视节目上的梦想观察员之类的装逼犯?

  也许,我是在羡慕他。所谓作家,时常被迫地需要去寻找生活,而出租车司机们,每天就在生活之中。

  “不值一提。”

  其实,他是欲言又止,区区四字,千言万语。

  “平常你也喜欢像这样跟乘客聊天吗?”

  “不,我从不跟乘客聊天,差不多一句话都不说,除非有人主动提问。”

  对不起,别再说什么缘分,后背心要起鸡皮疙瘩了。

  “冯唐”似乎听到了我的心里话,说:“今夜,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怎么了?”

  “与你无关。”

  他让我吃了颗软钉子,好吧,这确实不是出租车司机的服务范围。职业习惯,我随口提了另一个问题:“那你现在爱读什么书?”

  “《凡人修仙传》《斗破苍穹》《庆余年》……你不是推销员吧?”

  “哦。”

  “你是哪的人?”

  “猜?”

  我没有逗出租车司机玩的恶习惯。但,这哥们太令我着迷了。

  “南方?但又不是很南,也许,靠东一些。”

  “上海。”

  “好地方啊。”

  “印象如何?”

  “呵呵,我还从没去过呢。小时候,去过几次天津,跟爸爸出去开会,爬过一回泰山,还有,对了,北戴河,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几年没出去玩过?”

  “除了拉活去天津河北,每次只能隔着车窗,远远看着光秃秃的野地,还有高速上成排的卡车,交通事故中烧焦了的车壳子,还有尸体。”

  “你最喜欢去哪儿?”

  “五年前,我刚开上出租车那会儿,有一次路过百花深处胡同,想起当年被玻璃砸伤,变成植物人的女同学就住那儿,便进去看了看。”

  “还在吗?”

  “百花深处胡同十九号丙,早成了大杂院,搭满违章建筑,住的大半是北漂。她家还在西厢房。十几年前,拿到我家的赔偿款后,她的父母离婚搬走了,听说是分别再婚,却把女儿留在这里。”

  “那么多年,你都没去看过她吗?”

  “我——害怕。”

  不知道,该怎么说。但,我明白他的恐惧,真的。

  “为什么,突然又不怕了?”

  “那天是我的三十岁生日。”

  “我懂了。”

  “小时候,每个生日,爸爸妈妈都会给我买奶油蛋糕,那是我最喜欢吃的东西了。而自从他们死后,我已经十多年没过过生日了。我只是,想要给自己找一个生日礼物,哪怕只回头看一眼。”

  “说……说……说……下……去……”

  我有些结巴了,我想。

  “老宅,只剩下她的叔叔,我不敢自报家门,谎称是初中同学,代表同学会过来探望。”

  “他让你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