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大将军的读书郎第17节(2 / 2)


  温润的事情,他查的一清二楚。

  “我中了,那我没接到禄报,也没有人通知我,更没去参加鹿鸣宴……。”温存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就没人注意到这一点吗?”

  举人的鹿鸣宴啊!

  鹿鸣宴得名于皇帝宴请科举学子以“鹿”为主脯的宫廷御膳,用来表示皇恩浩荡和对人才的器重。

  鹿一直来被崇为仙兽,意象为难得之才;皇帝贵为天子,“鸣”意为天赐,故皇帝为东,才子为客的这一御膳被名为“鹿鸣宴”,意指天子觅才、重才之宴。又一说为,鹿与“禄”谐音,古人常以鹿来象征“禄”的含义,以此为升官发财的盼望,而新科入举乃是入“禄”之始。但由于古代人们自谦含蓄,并不愿将财富放在嘴边,因为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有出入的,于是取了“鹿鸣”这么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而现在的鹿鸣宴,是中举之后,由知府和学政主持的宴会,在主要是为得解举子饯行、励志的一个宴会,同时也是给大家相互认识的一个机会,毕竟以后说不定会结伴去京城会试,甚至是同地为官等等。

  温润榜上有名,可他根本就没去鹿鸣宴。

  “因为有人替你去了。”张大人扫了一眼那个年轻人:“还不过来?”

  那年轻人期期艾艾的走了过来,一下子就给温润跪下啦!

  “对不起,温秀才!”这个年轻人一脸的悔不当初:“是我猪油吃多了,蒙了心。”

  “你就是顶替我的人?”温润都要气笑了:“我一个农家出身的小子,可没钱将自己打扮成这样。”

  他就是最普通的青衣直缀,而对方穿的一套衣服,可能顶他五套还要多久,再看他腰上的玉佩,手里的折扇,以及手上戴着的大金镶嵌宝石的戒指……啧啧啧,一个纨绔子弟,活脱脱的一个纨绔子弟。

  温润可“纨绔”不起来。

  “咳咳!”张大人轻咳了一声:“你来说。”

  他指的是那年轻人,也就是顶替了温润名头的家伙。

  “你是怎么顶替我的?我也有认识的人,而且万一我去府城呢?你怎么知道我中举了呢?”温润脸色不好看:“你跟踪我,还是调查了我?”

  “不是,我是在府城酒楼里喝酒,听人说的……你那个小叔,他跟几个人喝酒,说……说你的家产不少,偏偏浪费在科举上,还说你母亲的娘家都没人了,当年带来的嫁妆,也都归了温家所有,他觊觎你家不是一天两天了,听说你来乡试,生怕你考中了之后,他没机会,就想着找个人家,把你嫁出去,然后家产分了……当时有个商队的人也在,里头有一个叫王大志的说,他有个大侄子,就很合适,然后俩人一拍即合,我没忍住,就掺和进去了……。”

  温润眼神太奇怪了,合着他嫁人,还有这小子掺和的一脚啊!

  “我顶替了你的名额,反正我在府城的书院上学,也没人认识你是谁,而我有了举人功名,也不用费劲巴力的读书……我给了那俩人各五十两银子,这事儿就这么办了。”年轻人跪在地上,突然哭唧唧的道:“谁知道,去府城的书院上学,那么多事儿啊?每天管得严,偶尔还有人来讨论学问,我根本就不会!”

  温润大松了口气:“你以为冒名顶替就一帆风顺了?”

  前身再没什么城府,他也是秀才,脑袋瓜好使着呢,而且前身大概是继承了母亲那边的智慧,因为前身的母亲,就是一个老秀才的独女。

  而老秀才当年是村里头有名的神童,要不是后来娶的媳妇儿身体不好,老秀才可能会成为举人。

  张大人开口:“我见过他好几次,他说是温润,可是我看过你的考卷,文笔工整,做的诗词也很有灵气,结果他竟然说不出考卷上的诗词,自己写的都记不住吗?又考校了其他的功课,依然是一塌糊涂,我就起了疑心,尤其是后来在山上遇到了你,你说你叫温润,字如玉。”

  第30章 举人老爷啦

  “是的,学政大人从山上回来之后就直接来了县衙。”县令大人一脸的纠结表情:“本官才知道,这个家伙干了什么!”

  “这位是?”温润这才问年轻人的身份。

  “是本官的妻弟。”县令大人也够郁闷的:“要不然他也不会看到中举的名单。”

  “呵呵……。”温润只是假笑了一下。

  明显这是生气了啊!

  能不生气吗?换了是你,你不生气?

  温润前生在现代社会,在好多年前也有人冒名顶替,明明高考考上了,结果没收到录取通知书,以为自己没考上呢,就此混入社会,打工养活自己。

  可实际上是有人冒名顶替他去上了大学。

  后来被查出来,那些人都没个好下场!

  以至于每年开学,都要核实身份证和照片。

  但是古代还没现代那么发达呢!怎么核实?

  要么有认识的人,可以联保,要么就只能指望上头的人明察秋毫了,很可惜,温润没赶上好人。

  幸运的是,张大人察觉到了这个问题,来核实了。

  这么一核实,那县令大人的小舅子,可不就暴露出来了么,同时,这个县令大人也坐蜡了。

  这是他正儿八经的妻弟,说没关系谁信啊?

  同时温润也明白了,为什么县令夫人会出现在大仙祠,求神拜佛,上香烧纸是其次,主要是堵他去了。

  不知道县令夫人是怎么打算的,又要跟他说什么?不过没说出来,温润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意思。

  毛师爷也在一边开口道:“事情已经发生了,幸好他也没干什么有损温秀才名声的事情。”

  “是没来得及做吧!”张大人毫不客气的道:“所有的举人去府城上学,都要有几个月的时间,让先生摸一下他们的底,看看学业怎么样,这小子一看就是个不学无术的东西,做的策论驴唇不对马嘴!”

  张贤没说的是,他都怀疑这小子的秀才功名,是不是自己考的?要不是他翻了这个家伙,考秀才的时候,写的卷子,恐怕这事儿也没这么容易,早就闹开了。

  就这,知府那边都炸庙了。

  而且他有意换走现在的这位县令,换一个“自己人”来这里。

  几种情况一综合,他就来了。

  温润不知道这些,但是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