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灭世魔头重生为我师妹第31节(1 / 2)





  过了好半天, 孟昱才回道:“糖糖说,行合道义,不卜自吉。”

  青泷跟在谢知棠的身后,走入一块秧田。浸过水的稻谷刚发了芽, 密密麻麻地撒在泥土里, 如今已无人问津。附近的村民要么被陨石砸中受了伤,要么躲在家里不敢出门。

  她捡起七零八落的竹竿,被提醒小心刮到手。这些竹竿用来搭建秧田的顶棚, 保温通风,以促进幼苗生长。等到嫩绿的秧苗长好了,再被拔出来,移栽到广阔的稻田里, 也就是“插秧”开始了。

  从村落里跑出两只大黄狗, 摇着尾巴跟在谢知棠身后, 他转过身拍了拍它们湿润的鼻子,继续低头收拾秧田,将杂乱的石头搬开,拔掉伺机生长的野草。

  青泷很少见到师兄动用元炁,甚至不知道师兄的境界。他平时常常一副懒洋洋睡不醒的样子,但此刻田地里的任何事情,他都躬身亲力而为,就像一个普通的农夫。

  日光渐烈,将秧田收拾干净后,青泷的额头上、背上都出了一层细细的汗。她用袖子擦了擦,望着薄薄的白色稻芽,安慰道:“不要怕,没有陨石了,以后都不会有事了。”

  谢知棠弯下腰舀一捧田水洗了洗手,他没有继续为她勾勒美好的憧憬,而是教她:“以后也不容易。”

  “这些秧苗刚刚发芽,在耗尽果壳养分,学会扎下根系吸收营养这段时间里都非常脆弱,若是遇上环境、气温剧变,秧苗很容易生病,轻者发黄、白化,重则烂种、烂秧。”

  他郑重地讲解着水稻育秧时期常发生的恶苗病、青枯病、立枯病和苗稻瘟等,这些病害的症状、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全然没有平时的心慵意懒。

  “还有水旱灾害、蝗灾并发。就拿水灾来说,不知师妹从前可到过江南一带?”

  青泷迟疑了片刻。她没有到过江南,但她想起了一颗红色的豆子。

  那是王修从江南带给她的。

  王修博览群书,又爱出游各地。他在相府的老师据说曾是圣贤院的儒家教习,效仿圣人出游列国,到大江南北考察,邀王修陪同,这其中就有江南。

  在青泷眼中,王修见多识广,智周万物。可每当交谈起她不明白的事情,她没去过的地方,王修总不愿细说,简单地一带而过,好像告诉她这个世界的美好广阔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他的脸上总是露出隐忍的表情。

  就像那颗椭圆形的红色豆子。王修一直没有告诉她,那到底是什么。他只轻声说了一句“此物生南国,愿君多采撷。”

  青泷捏着它放在阳光下端详,想象着这种果实是长在树上还是地里,却被秦曜看到,他伸出手索要,然后冷着脸将其捏成了粉末。

  “唧唧…”

  润禾镇依山而设,林木枝头停立着各色各样的鸟儿,正仰头啼叫,叫声中却满是迷茫无助。

  村社里有人豢养鸟雀,再卖到城中。这些鸟雀往往是从小在牢笼孵化、长大,从未见过广袤的天地,所以甘于被困守。

  即使因为此次天降陨石,砸坏了铁锁,它们从牢笼中飞出来,也不知道飞往何方,只会围着方寸之地打转。

  它们永远被困在牢笼。

  鸟儿又鸣叫了几声。

  望着谢知棠询问的目光,青泷摇了摇头。

  可师兄并没有因为她不知道,就像王修一样避而不谈了。相反,谢知棠说道:“江南之地,风景绮丽,独胜于水,正所谓‘卢锥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也正因有水,厥土惟涂泥,其地宜种稻。”

  一副鱼米水乡的画卷在青泷脑海中徐徐展开。紧接着,谢知棠语气一转,“可若霪雨不断,累月不止,则致为灾。千里之内,俱成陆海。水稻播种难以进行,根系浸泡腐烂,颗粒不收。举目望去,桑株黄萎,桃李凋枯,蔬蒋朽蔓而不发,菱芡断根而无华……”

  秀丽温婉的江南景色转瞬即逝,取而代之是发怒的雨。雨水如猛兽般席卷而来,汹涌地淹没了一切,也夺走了一切。

  青泷的心随之揪得生疼,宽大的衣袍衬得少女愈加单薄。

  她与谢知棠是不同的。

  谢知棠是农夫,是春种秋收,悉心耕耘的观察者。

  而青泷更像是一滴雨,是一颗水稻。谢知棠以为师妹不懂疼痛不明哭笑,会难以对他所说的共情。却没想到她轻声说:

  “师兄,一颗种子要长出果实的样子,好不容易。”

  谢知棠停下话语,四目相对时他看到了少女那难以被觉察的悲伤。

  她就像戴着面具生活,永远有着波澜不惊的情绪,可他知道,她是悲伤的。

  谢知棠不语。直到骤然风起,眼前劫后余生的秧芽在微风中颤了颤,孱弱雪白的躯干展示着柔软但坚韧的力量。

  “没关系的,师妹。我们的职责是平整土地,浇水施肥,而非焦虑与担忧。”他笑了笑说,然后蹲下身子将田边的石头清理开,“只是,天灾不可忘,而人祸,绝难原谅。”

  他的眼底闪过极其罕见的阴霾,与周身的温和散漫气质绝不相符。

  两个人又聊了些农业植物。谢知棠还将江南的风土人情娓娓道来,说起东江鱼、临武鸭。他感叹道:“我幼时与师父游玩江南时,尚是楚国属地,不知如今是何光景。”

  谢知棠已经守在农家堂潜心培育水稻很多年。沅圣更是在逝世前,要他答应:除非修行至圣者的先天之境,否则不可离开岱屿岛半步。

  他不知这是为何,但他从不怀疑师父的决定。

  谢知棠说着“不知如今是何光景”,其实心中清明。书册记载,楚君在名将江承彦壮烈殉职后,不仅没有安抚厚待江家人,反倒灭其满门,此举尽失军心。不久后楚国兵败如山倒,曾经最富饶繁华的鱼米之乡经历了长时间的动乱,逃难的人们坐满了捕鱼的船,可江水悠悠,哪里才是归处。

  滚滚长江东逝水。昔日供楚君享乐而建设的巨大龙舟被摧毁,镶嵌在舟上的无数黄金美玉落进江水里,如同当初累死失足的船匠们,只发出了沉闷的一声响。

  而晟国灭楚占领属地后,秦恒以江南物阜民丰为由,屡次加重赋税。百姓种植一亩稻谷而交半亩税粮,捕捞一篓鱼而交半篓渔课。

  一切都变了,一切好像又都没变。

  百姓之苦,无论朝代,无论兴亡。

  ……

  谢知棠继续讲起江南的草木植物,如杨梅、菱角、高山茶。

  青泷若有所思地比划着:“师兄,江南是不是有一种红色的豆子?唔,大概这么大,椭圆形。”

  “那是红豆。”谢知棠熟练地回答,“也叫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