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洛九针第46节(2 / 2)


  ……

  抓一个墨徒,对霍莲来说根本就没放心上。

  跟京兆府的参军打趣几句已经是很难得了。

  霍莲不怎么喜欢说话,他只听话,听皇帝的话,听出皇帝需要他做什么。

  就比如说今天小朝会上,几个朝臣因为一件旧案是判罚是否宽恕拉扯不清,涉案的是一位老臣,自己家的子侄不争气贪腐修河款,败坏了门风,作为长辈,难免对儿孙心软相护,亲亲相隐。

  案发后老臣已经补上了修河款,做出这件事的儿孙也被判刑流放,所以对老臣有人认为免官告老还乡就可以了,毕竟是先帝时候德高望重的老臣。

  还有人讲起了当初老臣与先帝之间的事,甚至有一次老臣过寿,先帝还私服前往祝寿了。

  坐在御案后的皇帝听到这里,轻叹一声。

  皇帝今年刚满三十岁,作为从未想过当皇储当皇帝的幼子——他的兄长是太子,他不会跟自己兄长争夺,如果兄长不是太子,他的父皇还有其他更宠爱的皇子,轮不到他这个克死了皇后的幼子。

  他当上皇帝,出乎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人意料,所以虽然坐上了皇位,脸上依旧带着几分拘谨。

  先帝临终前交代他了,多听。

  所以虽然性格有些执拗,但对朝臣们还是很尊敬,很耐心听他们说话。……,孙大人学问出众,学生众多,连兄长也曾跟着他读书。”他说,“朕那时候还小,偷偷看孙大人讲课,他还请我进来听,说读书不怕早,奶娃娃也能听。”

  朝臣们也多有感慨,孙大人真是可惜了,都是儿孙债啊。

  皇帝书房内的气氛缓和了很多。

  但就在这时,站在一旁的霍莲开口了:“孙大人曾与罪王通过书信,相约京城同游。”

  此言一出满书房死静。

  皇帝的脸瞬时沉了下来。

  虽然是从未当做皇帝教导的皇子,现在成了皇帝,当他沉下脸的时候,龙威顿现。

  朝臣们的心也沉了下去,孙大人完了。

  先前说了新帝性子执拗,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晋王案。

  当初皇后在生六皇子难产而亡,那时候,先帝已经有了新宠,更厌恶幼子,六皇子无人管教,几乎是被太子养大的。

  对六皇子来说,兄长的死,比父皇的死还让他痛心。

  所以皇帝对制止了晋王乱的霍莲极其恩宠,对涉及晋王的人和事极其苛刻。

  这一下不用大家再拉扯孙大人是判还是恕了,孙大人会直接被都察司拉走。

  进了都察司,那就不可能活着出来,死定了。

  孙大人一家子死反倒是幸事,就怕牵连他人。

  一时间再无他声,也没人指责皇帝,私下咒骂的自然是霍莲。

  “晋王案都过去多久了,当初查那么严怎么会有遗漏?”

  “就是构陷!三年前孙大人路上见了霍莲没有让路,被怀恨在心了。”

  “真是疯狗。”

  “他怎么还不死?”

  “不是说有什么行侠仗义的墨徒吗?怎么不把他也吊死在会仙楼?”

  这些喧嚣霍莲都听不到,也没人敢到他面前说,他也不会去会仙楼,倒不是不敢,而是没时间。

  霍莲是个很兢兢业业的人,查案亲历亲为,陪同案犯一起住在牢房里,直到案犯招供。

  霍莲坐在铁凳子上,用烧烙铁的炉火烤鸡腿,油滋滋溅起火光。

  “孙大人招了。”朱川拿着罪状走过来,有些遗憾,“还没怎么用刑呢。”

  霍莲没什么意外,进了都察司,哪有不招认的,那老头更是养尊处优,日常走路都是以人为轿子。

  “可惜他死也不知道是谁害了他。”他说,看着跳动的炉火,“只会骂我霍莲。”

  朱川撇嘴:“我虽然没上朝,也知道是那群为他说好话要赦免的好友学生,整天吵闹陛下,这是欺负陛下年轻吗?”

  是啊,如果老老实实认罪,顶个罪身,德高望重不复存在,学生门徒众也会划清界限,皇帝也不会在意这一条垂老之命。

  偏偏孙大人认不清,其他人也跟着闹腾。

  不,也不是认不清,毕竟这般身家地位,又一直高高在上,不甘心也不舍得,也不相信自己会沦落到跟那些他们曾不在意的人那样。

  “都四年了,还看不清陛下所要,贪恋缠绵不去,活该他们进我都察司。”霍莲说。

  从未当做皇储的皇子,难道真的会把先帝,或者兄长的朝臣当做自己的朝臣吗?

  霍莲拿起烤好的鸡腿咬了一口,在刑具架前大吃大喝。

  外边人人诅咒他不得好死。

  还有人说他恶事做多,晚上都不敢睡,睡觉要十七八个女人陪着。

  但其实他睡得很好,连梦都不做。

  但这一晚,霍莲却做了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