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2节(1 / 2)





  在听完之后,变摆出一派轻松道:“所谓蝗害将至,不过是陆知州一人之言。其年轻气盛,又是头回外地任官,难免言过其实,不可尽信。”

  赵恒下意识地反驳道:“摅羽年纪虽轻,却是个稳重脾性,断不会危言耸听。”

  听出陛下明显的维护之意,王钦若笑意不减,却暗暗将继续攻击陆辞的话给暂且咽了回去,改为建议道:“即使有蝗,也是来年夏初之事,陛下实在不必忧之过早。不如除夕前后开坛祭祀时,一同禀告上天,祈求平此灾厄。”

  赵恒这才点了点头:“方才王相亦是如此提议。”

  不过王钦若的重点,在于用神佛之力平复蝗灾,而王旦的想法,则纯粹是‘横竖过年时要祭祀上天,不如一道办了,也省下单独办上一场要浪费的财力人力’。

  听得自己的建议,竟会与王旦的不谋而合,王钦若不免心生疑窦。

  然而不等他多开口问上几句,与他倾吐了一通话、却没听到什么新鲜话的赵恒已没了耐心,随意挥挥手,打发他退下了。

  王钦若纵不甘心,也只有暂且退下。

  在回府之后,他沉下脸,把些事交代了下去。

  ——就之前京中盛传的、陆辞触怒王旦,才招贬谪出京这事,怕是彻头彻尾的误会一场。

  经这两回,他饶是个瞎子,也能看出,王旦非但没针对陆辞的意思,倒是完完全全的欣赏,三番两次地为其保驾护航了。

  次日的早朝之中,王旦将此事正式提出,一下引起了轩然大波。

  得王钦若指示之人,倒是不提此事为陆辞危言耸听了。而是大声宣称以陛下之英明神武,又为圣祖之后,‘来和天尊’的转世,现不过是区区蝗害,只需开坛祭祀、诚心供奉,即可平息。

  赵恒虽听得舒坦,但心里也流露出几分淡淡的不自在来。

  王钦若一向会办事,怎这回就如将他架到高处去,轻易下不来台呢?

  自己那‘来和天尊’的身份有几分真,王钦若分明也是清清楚楚的。

  若是蝗灾真能被平复了倒好,如若不能,岂不是弄巧成拙,声名扫地?

  赵恒的不悦藏得很好,以至于王钦若等人未能瞧出来。

  且这么一来,就衬得素来不结交朋党的王旦,很是势微力薄。

  但王旦平时沉默寡言,攸关国运时,却是无论如何都不会退让的。

  开坛祭祀,可以。

  但不做其他防蝗措施,那就决计不可了!

  枢密使寇准则拧着眉,狐疑地两边看来看去,一时间拿不定主意。

  在他看来,将陆辞直接撵出京去的王旦,显然是不怀好意,要与他作对的。

  而王钦若等人,则是他不折不扣的死敌。

  要换作平时,两边的意见,他都多半要一同反对不可,但现在两边直接对上了,倒让他犹豫不决起来。

  直到问清楚,上那道奏疏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陆辞时,寇准才一下就定了主意。

  罢了罢了。

  他捏着鼻子,坚定不移地站到了王旦一边。

  寇准一开腔,不但让王旦一愕,也让其他人都跟着吃了一惊。

  ……这寇老西儿,何时改脾性了?

  看着这臭脾气的寇老西儿都‘不计前嫌’,赞同了王旦的意见,导致赵恒一时间也未反应过来,愣愣地就应了王旦的话。

  王钦若目光阴鸷,但陛下心意已决,他也无法,唯有顺从了。

  散朝之后,王旦不禁奇异地看了眼寇准。

  寇准却连看都不看他一眼,轻哼一声,就此扬长而去。

  王旦淡淡收回目光,云淡风轻地回了中书省,将各地排查蝗虫卵的事务,有条不紊地一一安排下去了。

  陆辞收到朝廷下达的公文时,便知自己奏疏中提及的蝗患之事,是真被听了进去,不由松了口气。

  在等待的这几天里,他也未曾闲着,而是亲自带着人往城外农田,进行挖掘探查后,也的的确确地发现了藏于地底中的无数蝗虫卵。

  没了最后一丝侥幸后,陆辞反倒彻底冷静下来了。

  说白了,他所能做的,不外乎是三个字。

  ——尽人事。

  陆辞当机立断,先以知州名义下达通告,命令农人来年开春冰化后,不得急于播种,而需先掘出地底虫卵,统一掷入深坑之中,以茅草发火进行焚烧。

  挖虫卵多者,不计男女老幼,皆则以豆苖芋桑等蝗所不食的粮种进行奖赏;与此同时,再对百姓手中的稻苗遗种,进行高价收购。

  陆辞认为,比起强行命令不一定能理解官府做法的农人栽种一些植种,远不如以高价收入他们手里所存的遗种,再以免费的‘豆苖种’相赐,要来得有效。

  而收上来的稻谷种子,也并非无用,大可留存粮库之中,等夏时蝗害过后,作为秋播之种进行发放。

  此令一出,效果果真是立竿见影的。

  一听要挖蝗虫卵进行焚烧,大多人都兴趣缺缺,但等听到是有赏时,就一个个跃跃欲试,精神起来了。

  除竞挖虫卵之风越盛外,尽管被官府所出的高价所惑,决定抛售手中遗种的人起初并不算多,但随着时日推长,加上陆辞所派之人大力劝说发放的皆为豆苖里的良种时,便越来越多人仿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