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31节(1 / 2)





  陆辞在来时,就做足了寇准会跟小孩一样发牢骚的准备,听得预料之中的话后,心里反倒松快不少。

  寇准没将他拒之门外,也没恶意揣测他是否抱着看笑话的念头而来,这翻旧账的语气,倒透着十足的亲昵,显然还肯拿他当相善的人看的。

  见陆辞尚在沉吟,好似被问住了,寇准不由蹙了蹙眉,正欲催促,斟酌了好一会儿的陆辞,就终于开口了。

  “寇相所料不差,”陆辞微微一笑,不疾不徐道:“我的确是有事前来。”

  他这么大大方方地承认,倒让以为他方才沉默、是在绞尽脑汁找借口的寇准愣住了。

  陆辞压低了声音,开门见山道:“不论周怀政所谋为何,寇相断不要介入其中。”

  这话一出,寇准心里就如霹雳闪过一般,极其震撼。

  面上却只眯了眯眼,紧紧地盯住了陆辞。

  此时此刻,他已没有半点玩笑心思了。

  面对寇准锐利的审视,陆辞面色丝毫不改,继续道:“周怀政素慕相公,然其身边可用之人,却寥寥无几。古今往来,谋事最忌者,皆为事泄。相公既未至山穷水尽之时,何必将身家性命押上,赌一素未谋面者是否可信呢?”

  寇准被皇帝当面讥讽之事,没过多久,就传遍了朝野上下。

  连在东宫讲学的陆辞,也很快得知了此事。

  陆辞心道不好。

  他立马就能想象出,自尊心极强的寇准,事后会是如何委屈愤怒,将有怎么个激烈反应了。

  再联系上不久前从晏殊口中得知的,在赵恒身边备受信任的内臣周怀政,被派去照看东宫事务已然多时,此人还同刘圣人关系不睦,却对寇准颇为欣赏这点,陆辞就再坐不住了。

  他虽在王旦床边定了主意,不掺和进丁谓与寇准的党争中,但面对这潜伏着杀身凶险的局势,他却不可能对一度对自己多加照拂的寇准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他犯下致命的错误。

  ——再这样放手不管下去,寇准说不定要活活作死自己了。

  至于寇准听与不听,对待他的态度又会发生如何变化,陆辞也不甚在乎。

  他只求一个问心无愧。

  寇准轻嗤一声,竟未否认陆辞的话,只傲然道:“你人在东宫,能知几许?”

  人只看他风光无限,位极人臣,却不知他已是内忧外患,不得不兵行险着了。

  陆辞淡淡一笑:“相公不妨试着一听,看我究竟知道多少?”

  寇准矜傲地点了点头。

  他倒要听听,一度叫他颇为欣赏的这小郎君,到底要说些什么。

  陆辞平平静静地甩出石破天惊的一句话:“周怀政密谋之事,不外乎废后、禅位、践祚三者。”

  寇准眼睛微微瞪大。

  陆辞从他的反应,便知自己的推测并未出错了。

  好歹在东宫中见过周怀政此人多次,有过一些面子情,对此人,陆辞多少是有些了解的。

  此人功利心之重,连敏感细腻的赵祯都察觉出几分。

  对下人素来体恤的小太子,却唯独不喜欢这位笑容满面的‘周家哥哥’——陆辞有次讲学时去得稍微早了些,就见赵祯泄愤一般,在纸上胡乱写着‘周家哥哥斩斩’的语句。

  他意外撞见一回后,对周怀政就更加留意了几分,还从自回京后、就重新跟他熟稔起来的林内臣口中试探了关于对方的信息。

  是个胆子大的。

  陆辞看着寇准,慢条斯理道:“而相公至虑,则非圣人专权、王钦若被召回莫属吧。”

  寇准内心的震惊,已是无以复加了。

  他眉头紧锁,劈头问道:“这也是听晏殊说的?”

  周怀政的计划,他分明还在考虑之中,尚未决定真正出手支持。

  官家身体越发不好,不愿理政,亦极其信任周怀政这一身边内臣。

  周怀政自信满满地表示,他能说服官家禅位于太子时,寇准内心其实是偏于相信的。

  但太子过于年幼,即使继位,也无法独自理政,而需人摄政辅佐,代为主持大局。

  这一人选,寇准毫不怀疑,在意气用事的情种皇帝眼中,会是刘娥那一介女流,而非朝中重臣。

  周怀政倒是想将刘娥一气呵成地废除,再请寇准摄政——当然,届时他是否要逐步要求分一杯羹,就不得而知了。

  但这说易行难,且不说有避嫌之理,即使他当仁不让,朝中也多的是阻力。

  倘若一个环节失控,岂不都要弄巧成拙,白白托了刘娥上位?

  正因如此,寇准才百般纠结,一时半会下不了决定。

  陆辞一边说,就一边仔细观察寇准,一丝一毫的变化都不放过。

  从寇准眼里,他除了惊诧之余,并未看出杀意,顿时心下大定,一针见血地反问:“我从何得知这些,于相公而言,怕是无关紧要。而是真正手眼通天、耳目遍野、且视相公为敌的丁谓会更容易探知此事这点,才值得相公深思吧?”

  说到这里,陆辞意味深长道:“我知相公不见得瞧得上丁谓此人,然其也不似相公所以为的那般孤立无援。”

  以丁谓那心思缜密、隐而后发的作风,一旦走漏些许风声,有了蛛丝马迹,这场密谋都注定以惨烈失败告终。

  从古至今,无数密谋者都栽倒在‘事泄’两字上——尤其在这一回,主事者并非寇准本人,而是由周怀政开始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