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57节(1 / 2)





  内侍不假思索地应下,立马就将雀屏中选的那两张画像,一路跑着送去了议事堂。

  而此时的议事堂中,文官们瞧着是各忙各的,眼光却一直有意无意地往门口的方向瞟,俨然在等着什么。

  莫说是三番四次抬头看的寇准了,就连素来威严谨慎如李迪,也不自知地流露出几分不同寻常的神色。

  当小心翼翼捧着画像的内侍疾步来到,众人顿时一个激灵,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就想亲眼一睹,那得入淡薄女色的官家法眼的后妃人选,究竟花落谁家。

  作为首辅,李迪当仁不让地接过画像,面不改色地展开一观,接着却微微蹙起了眉头。

  寇准装作无意地踱到他身侧,仗着个子高大,飞快瞟了一眼,旋即挑了挑眉:“这两位小娘子的家世,怕是低微了些,不堪为后。”

  对于送去的那堆画像的摆放顺序,寇准其实也从中插了一手。

  他特意将品阶较显赫的武官家所出的女郎们,放在了最上头。

  只是他此举的用意,非是为一己私心,而纯粹是顾念历代先帝为稳固江山、而靠联姻来拉拢和安抚武将们的潜意,才专程做此安排。

  然而别看官家好似不近女色,所挑的尚、杨家小娘子,却都是清秀柔弱的美人。

  寇准依稀记得,她们应是连升朝都未有资格的,属五六品京官家的小娘子。

  而除却行事荒唐、将一歌女抬作皇后的先帝外,这等出身,为一充仪已是勉强,何堪为后?

  对于寇准的话,李迪不置可否,半晌方道:“圣人之选,还需从长计议,官家既喜这二女,便遂官家心意,将她们充入后廷罢。”

  小皇帝平日对他们礼遇有加,在择妃嫔时挑颜色好的这等无伤大雅的小事上,他们投桃报李,自也愿如官家意。

  李迪宽容地想,哪怕真要反对,也得等陛下当真露出执迷不悟之态,要过于抬举那两女子的时候,而不必草木皆兵。

  就连随手挑了那两人的赵祯,都没想到会如此顺利,才过去短短两日,娇羞的两名宫装女子,便‘恰巧’在他下朝回殿时,出现在了御花园的凉亭之中。

  因二人妆容精致,衣着也是不同于一般宫婢的华美,令赵祯在经过凉亭时,目光被吸引过去,对二人多看了几眼。

  对此安排心知肚明的内侍们,显是密切关注着官家的反应。

  见陛下罕有地露出一副看呆了的青涩模样,他们不由偷笑着对视一眼,认为此事定然要成了。

  殊料赵祯下一刻便回头,很是莫名其妙地问道:“你们还愣着作甚,不去问问是哪宫的婢女?穿着违制且不提,还敢堂而皇之地不做事,于御花园中闲逛,至少当挨些训斥才是。”

  内侍们:“……”

  他们在起初的错愕过后,哭笑不得地明白了真相:官家如此反应,根本就是没认出来啊!

  那两精心装扮过,此时正对玉树临风的官家暗送秋波的小娘子,可不正是前日才被亲手择出画像的那两人。

  面对皱眉不快的官家的质疑,他们的话好几次到了嘴边,才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了真相。

  赵祯一怔,不禁转过身去,正儿八经地端详那含羞带怯的二女一眼,这才从那轮廓上的似曾相识,艰难地认出了被画像美化了数倍的她们。

  这也太……!

  画像与真人,简直一个天一个地,哪里像是同一个!

  与其说是生气,赵祯更多感到的,还是啼笑皆非。

  他摇了摇头,潜意识里倒是再不会拿无所事事、只顾矫揉做作的她们同英姿飒爽的小夫子作比较,甚至什么话也懒得说,一甩袖便走了。

  见官家如此反应,内侍们面面相觑,哪里还看不懂,官家这是没有看上二女?

  只有将人怎么来的怎么原样送回去,倒是免了李迪和寇准一场为难了。

  而新的画像,也很快重新躺在了御案之上。

  有过上次的失败经验,赵祯越发意兴阑珊,这次直接按顺序,先展开观看起最上头的那几幅来。

  又反其道而行,专程找容貌颇为普通的画像,还一口气择了五副出来。

  既然颜色瞧着好的都是假的,那他倒要看看,画像中且相貌平平的,究竟是不是丑若无盐。

  当寇准看到他不再抱有希望的武将之女,这一回具都离奇中选时,心里就只剩五味杂陈了。

  ……真不知是该感叹官家的喜好变得比这天候还快,还是该欢喜于自己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好。

  有那两位美人的前车之鉴在,这回再被选入宫中的五名贵女,具被家人千叮万嘱,装扮得很是朴素,未再折腾什么幺蛾子出来。

  赵祯当真抽了个空,正经八百地看了几眼,还一个个召上前来,问过名姓和家世。

  就在内侍们满心以为,这群容貌寻常、完全比不上之前那装扮好的两位的将门之女,定然也要落选时,官家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地冲其中二人点了点头。

  这便意味着,此女真正被留下了。

  此事即刻传去议事堂,以李迪为首的一干臣子忙活一阵,很快将那两位幸运之至的女子底细给翻了个底朝天。

  一为已故中书令郭崇之孙女,郭氏;一为已故骁骑卫上将军张美之曾孙女,张氏。

  皆是将门出身,且家中官职最为显赫者已然过身,无需担忧外戚当权。

  不论是李迪,还是寇准,都认为这两位女子,的确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最后的关键只在于,官家属于哪位为后,另一位自当为妃。

  向来审慎的赵祯,这次却难得地十分果断,不假思索地定了在两者中容貌略逊一筹的郭氏为后,令得周边人很是不解,却不敢言说。

  莫说旁人,就连被御定的郭小娘子,都很是错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