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69节(1 / 2)





  身后是忽然打了鸡血一般,不再掩饰目的,奋力把他们往里头赶的西夏兵,陆辞故意带着军士们在四周绕了几圈,好似惊慌失措的没头苍蝇一般,最后才一头钻了进去。

  陆辞在秦州这么些年,一直对情报的获取极为看重,在上疏征得官家同意后,把每年没拿去做面子功夫所剩的公使钱,大半都投入到对这些密报人员的培养上了。

  以至于此时他对此刻灵州城的守备力量极为了解——仅一万老兵罢了。

  负责镇守后方的季前明多疑而谨慎,是个彻头彻尾的保守派,是绝不可能把一万兵都抽调一空,尽追他后头来的。

  按陆辞的猜测,季前明饶是再重视他,也最多是调取一半出来。

  当然,要是提起发兵攻打灵州城,那便是完全不同的情景:一方以逸待劳,一方疲惫不堪;一方是随时能放弃肃州,驰援来的李元昊和那几十万大军,一方是调度缓慢、程序万千、连增派个几千人都要跟百官扯大半天皮的宋廷;一方有地利之便,城墙抵御;一方需带着笨重的攻城器械远行,还易被摧毁……

  陆辞自然不可能在这时打灵州城的主意。

  杨文广自踏入这密林的瞬间起,就浑身进入了高度警惕的状态。

  此地林木极其繁茂,宋军穿行其中,从外根本无法判清方位。

  即使西夏军事前设伏至此,路径庞杂繁多,又哪儿能断定他们会走哪一条,目前又身处何处?

  眼前定然是个圈套,但圈套具体又放在哪里呢?

  他不安地看向陆辞,陆辞敏锐地捕捉到他的目光,微微侧过头来,冲他轻声道:“仲容,你且附耳过来。”

  杨文广毫不犹豫地走近了去,听陆辞在耳边轻轻叮嘱几句后,他眼睛微微瞪大,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在那心急如焚、试图跟西夏伏兵取得联系的那名奸细眼中,则看到陆辞领着他们进入密林不过数十米后……竟就地扎营了。

  为防止发出响动和烟火,陆辞未允许任何人打猎生火,只拿出去事前备好的干粮,就着随身带的饮水,先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午饭。

  细作:“……”

  他完全不知这份诡异的悠闲究竟从何而来,却也不得不假装茫然地跟着照做。

  更匪夷所思的是,陆辞耐心地等他们吃饱喝足后,却没让他们在附近走动,而是忽然又改变注意一般,叫人把搭好的营寨拆了,继续前行。

  他没能找到传递消息的机会,只有无奈地跟着走。

  在这片林叶茂密的区域内,陆辞一行人的前行速度下降到了极致,缓慢得似小儿蹒跚学步一般。

  杨文广猜,这大约是为了保证将士们体力充沛,渐渐适应林中前行的节奏的目的,却又觉得并没有这么简单。

  在缓慢无比地走出六盘山范围,将到羊牧隆城时,在土路中间,突兀地出现了无数密封的银色盒子,像是被随意丢弃到这里。

  兵士们窃窃私语道:“莫不是商队迷路,将货物遗失了?”

  又有人好奇道:“那里头装着什么?”

  枯燥的行军多日后,难得有桩稀奇事,便惹得众人小声议论了起来,也因此没能注意到,其中一人在起初的怔愣后,眼睛倏然一亮。

  陆辞眯了眯眼,立刻停下前行的步子,将杨文广与高继宣召来,飞快地叮嘱了几句。

  杨高二人具一点头,命所有人在离盒子还有数十步的位置全部坐下,旋即他们分别点出认为最可信的十人,把那些盒子小心翼翼地拾起。

  那细作虽能混在万胜营中,未能引起周边人怀疑,却也无论如何不可能成为杨高二人极其信任的存在的。

  因此他未能被选上,只有目光灼灼地看向那些银盒,心中拼命呐喊道——打开,打开啊!

  偏偏这被精挑细选出来的二十来兵士,彻底辜负了他的期望,只将那些精致的银盒捧在手里,不知带到哪里去了,好半晌才回来。

  唉!

  眼看着错失良机,他无比扼腕,然而不等他再纠结什么,杨文广忽就将他们拆成长长的四条队伍,分别踏上几条细长的小路了。

  正当他心不在焉地走在路上时,眼角余光却忽然瞥到草丛里一缕银光,登时精神一震。

  那是银盒!

  他脚步这么一顿,自然就挡住了后头的人。

  不等后头的人表示疑惑,他便假作腹痛地蹲下,苦着脸让后头人先走。

  “你没事罢?”

  这一行走得匆忙,也没带大夫来,顶多是自备了些防沼气的草药。

  看他满头大汗,其他军士自是毫不怀疑,关切地问了几句,看脸色的确还好后,才继续往前去了。

  那细作清楚,这一招只能瞒住一时,那些好心的同袍肯定就要汇报上去,叫高杨二人中的一人知晓。

  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他一咬牙,顾不上动作是否太急切,只飞快挪到那银盒所在的位置,果断抓住那盒子,不假思索地就要打开。

  ——“原来是你。”

  他的手指刚刚搭上银盒一角,还未来得及有进一步动作,一道让他肝胆惧寒的熟悉嗓音就在头顶上响起。

  那是杨文广——完了!

  他仓惶抬头,还未来得及朝背光的那道高大肃杀的人影告饶,脖颈处就一阵锐痛,再就永久地失去了知觉了。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这一章节内容化用自历史书的好水川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