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0节(2 / 2)


  只是可惜,他一个自小便用毒的人,岂会看不出这些伎俩?

  略施小计,便隐瞒了过去。

  这些事他不好与程彦说,在程彦心里,天子仍是那个有些仁弱但待她极好的亲舅舅,他说了,只会给程彦徒增烦恼。

  左右那些毒他能应付。

  在三清殿生活了这么多年,他最为精通的,不是天文地理,更不是阴谋诡计,而是如何活下去。

  程彦试探道:“你身上也流着谢家人的血,舅舅有没有对你怎么样?”

  阳光剪着竹影,落在她眼底,斑驳了她眉眼间的艳色,留下的,是不安的关心。

  李斯年便笑了起来,道:“没有。”

  程彦再三追问,李斯年只说没有,他的神色不似作伪,程彦颇为意外。

  李斯年便道:“许是天下看我还有几分用处,便暂时留了我的性命,他日我若与谢诗蕴一般,只怕天子便不肯留我了。”

  程彦道:“舅舅不留你,我留你。”

  李斯年的神色不似作伪,程彦才松了一口气。

  或许她的舅舅没有目光短浅到那种程度,对李斯年动了惜才之心。

  李斯年笑了笑,又道:“如今薛妃得宠,日日在天子面前里间天子与翁主的关系,天子虽宠爱翁主,但日久天长,只怕也会被薛妃说动了心。”

  “以我之见,不若送一良家子入宫,分一分天子的心。”

  程彦摇头道:“舅舅不是贪花好色之人,况这本是我们与薛妃的事情,何苦将旁人牵扯进来?”

  她上一世没少看宫斗小说,这一世又在宫廷中长大,知道女人在后宫的不容易,更何况,薛妃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只怕送来的良家子还没把李泓的宠爱分了去,便悄无声息死在后宫里。

  李斯年见她态度坚定,便也不多说。

  有些事,她不愿意做,他便替她做了。

  左右他的手早已满是鲜血。

  李斯年道:“杨奇文近日不大安分,似乎在寻找什么人,翁主要小心一些。”

  杨奇文将此事瞒得死死的,他的人打听不出来,只能先提醒一下程彦。

  程彦点头,李斯年又道:“大长秋的家人被杨奇文灭口,我将他们救了下来,安置在城南,小翁主若无事,可去那里走一遭,或许能得到一些意外之喜。”

  程彦便笑道:“有了你,我省了许多事。”

  大长秋死后,她便想着去找大长秋的家人,但那几日大军即将出征,她忙着催盔甲与粮草,便顾不得此事了。

  还好,李斯年心细如发,早将这件事办妥了,她只需要去大长秋家人那了解情况便好。

  李斯年眉头微动:“小翁主喜欢省心么?”

  “自是喜欢的。”程彦想也不想便道。

  “喜欢便好。”李斯年含笑,目光悠悠。

  入了秋,天气转凉,微风拂动,竹林便萧萧生响。

  然而程彦总觉得,李斯年的目光有些烫,比六月的骄阳还要灼人。

  可当她再去瞧,李斯年仍是旧日里的风轻云淡模样,眸光如水,潋滟不可方物,半点不灼热。

  .......见了鬼。

  当真是个千年的妖精化成的人,总能给人似是而非的错觉。

  程彦腹诽着,起身离开竹林——大军已经远征,虽然有精钢做成的盔甲,可粮草仍是不丰,大夏入冬便有雪灾,国库要留下赈灾的粮草,不能将所有的粮草都让军队带走。

  以至于军队们随行带着的军粮,只够用三个月的,在这三个月的时间内,她要尽快把红薯种出来,解大军燃眉之急。

  故而她与李斯年谈完正事,便不多待,急匆匆去看自己种下的红薯如何了。

  李斯年知道她近日事多,也不留她,送她出竹林。

  程彦一路出了皇宫,没有去看红薯,先去了李斯年说过的地址找大长秋的家人。

  红薯种在华京城外的荒山上,她去荒山的路中拐个弯,也耽误不了多长时间。

  大长秋并非自幼净的身,没净身之前,有一个相好,还生了一个女儿,但生活实在艰难,便狠下心净身进了宫。

  后来大长秋飞黄腾达了,便将那个相好钱氏接了过来,过起了表面夫妻的日子。

  大长秋虽有好色的毛病,可对钱氏不离不弃,又待钱氏的女儿也颇好,甚至钱氏与旁人生的孩子,他也视若己出。

  钱氏见此,便对他的那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左右他是个阉人,也不可能做出什么事情来。

  丁太后虽然恨极了大长秋,但没有钱氏,大长秋被凌迟处死后,钱氏惶惶不可终日,生怕丁太后一时兴起再追究,便去找杨奇文求助。

  出了克扣皇子吃穿用度的那种事,丁太后又在气头上,杨奇文跟大长秋划清界限还来不及呢,怎会帮助大长秋的家人?

  又加上大长秋没少帮他敛财,手上有不少他的把柄,杨奇文便一不做二不休,对钱氏下了杀手。

  李斯年早就猜到杨奇文会这般做,在钱氏濒死之时将他们救了下来,钱氏死里逃生,看清了杨奇文的真面目,不用程彦花费心思去劝说,便将自己知道的事情全部说了出来。

  什么大长秋的金银财宝全部进了杨奇文的口袋,什么杨奇文的小儿子强抢民女打死民夫,什么杨奇文的女儿借势卖官卖爵——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