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零三章 青冀大决战 二(1 / 2)

第一零三章 青冀大决战 二

淳于琼率领的七万步兵开出馆陶城后,非常缓慢的向蒋通的大营前进。淳于琼打的主意是:稍稍进攻一下,一旦遇到对方营寨里的弓箭和投石机发射过来的弓箭和石弹,本方出现一定伤亡后就后退。然后就这么维持对峙,差不多就可以对袁老板有交待了。

很明显,猪将军淳于琼能够存活到现在,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他非常有自知之明,深知以现在的七万新兵是无法独自对抗蒋通的青州军的。

但是事实的发展嘛,就和他的想象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在全军排成一个外张的弧形,然后缓缓前进到距离青州军大营只有三百步的时候,预料之中的投石机发射的石弹并没有出现。待到前进到一百五十步的时候,不光还是没有石弹,连弓箭也没有一支?非但如此,面对整整七万人发出的沉闷的脚步声,数百面大鼓发出的巨大的轰鸣声,整个青州军大营仿佛睡着了一般,没有发出一丁点的声响。

这是怎么回事?在青州军手下遭受过惨痛失败的淳于琼不由得心里发毛起来。

“传令!暂停擂鼓,全军暂时停止前进!”

“参军!不可!”被高干委托,负责带领一万并州步兵的郭蕴赶紧以手势阻止了传令兵将淳于琼的命令下传,之后扭过头来对淳于琼说道:“参军,我军整整七万人,这道命令传出去后,最快也得一刻钟(半小时)才能全军收到这道命令。这就会造成全军停止前进的时间前后不一,阵型散乱。而蕴刚才说的还是一般情况,毕竟我军是冀州并州联军,号令并不统一,而且冀州军中新兵极多。估计全军止步这道命令能够执行,恐怕花费的时候会更多。最差的情况,若要全军停步加重整阵型,起码要大半个时辰。而我军现在离青州军大帐不过一百五十步,在我军乱糟糟不成阵列的时候,青州军从距离我军如此近的地方冲出来?”

“唔,若不是子絮见机得快,某差点误了大事。可是这青州军大营为何悄然无声?子絮有以教我?”

“多谢参军不计较蕴的无礼。至于青州军的大营为何没有声响,蕴也不知。但昨日夜间青州军大营灯火通明,喧嚣不止。不可能今日清晨便数万人齐齐消失不见。所以为今之计,七万大军已经列阵,对方又屏息以待,我等此时已是有进无退。只能是硬着头皮走下去了。不过参军若是要慎重起见,可以让后军的一万人减慢速度,与全军主力稍稍拉开距离,预防有变。”

“善,就依子絮。给前锋的王摩、夏昭传令,逼近青州军大营后,若是青州军还是没有攻击,就拉倒栅栏,进入其大营中。”

“呼~~~居然没有中途停顿下来,还让后军和本队拉开了距离。奉孝,看来敌军阵中还是有明白人啊。”在青州军大寨的后方,一座高楼上,蒋通和郭嘉拿着望远镜,正在远远的观看着冀州军的前进。

“呵呵,主公,河北乃是燕赵故地,多的是慷慨悲歌之士。就算袁本初杀了麹义,冀州军中也不会缺乏有见识的人才啊。”

“嗯,如此,我军的骑兵暂时就用不上了。公佑,传令,命令骑兵向两侧后退,枪兵突前!”

待得冀州士兵心惊胆战的扒拉开青州军大营前方的寨栏,颤颤巍巍的进入青州军大寨后。却看见前方营寨空无一人不说,连帐篷都没有一顶。整个前寨空空如也,一片平地?

难道青州的贼人们看见俺们七万大军齐出,吓破了胆?逃了?

人总是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冀州军的士兵们都是没见过战场的新兵,本能的畏惧战斗。这时候看着青州军的前寨什么都没有,当然会发自内心的期待青州人不战而逃了。至于说什么昨晚青州军大寨灯火通明啊、人声鼎沸等明显表明青州军并没有撤退的证据,都被不想战斗的冀州军们自动忽略了。

嗯,若是青州的这些家伙不战而逃?那么营寨里多少会留一点东西下来?看见了可以不用战斗希望的冀州军,居然思维跳跃式的发展,开始想着怎么去洗地了。

可是现实情况很快让他们失望了。随着一声哨子响,一万四千名军容齐整的青州枪兵,很快的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这些枪兵以两千人为一排,排成一个七列的实心枪阵,脚步准确的踏着鼓点,长枪一端,以排山倒海之势坚定的向着冀州军平推而来!

“呵呵呵,这样也不错,虽说稍微费时费力了点,不过也能把我军的骑兵给解放出来,去做其他的事情了。公佑,传令,升起七连珠绿皮辛夷灯,让附近的子义、季观准备出击!”

“这,这是怎么回事?蒋浩然兵比我们少那么多,为什么不寨前列阵与我军交战,又或者干脆依寨而守?为什么偏要放弃前寨?在大营中和我军交战?”接到前方传令兵传回来的遭遇到青州军,前锋已经进入战斗状态消息的淳于琼,百思不得其解。而在他旁边,雁门太守郭蕴也是感到相当的纳闷:“哎,终究还是存了私心,将淮儿放在了邺城后方,若是将他带到这里,说不定就能帮吾出出主意了。”

蒋通为什么要把冀州人放到自己的营寨里来战斗呢?

严格来说,这只是蒋通和郭嘉准备的第二套方案。在第一套方案里,若是淳于琼在看到青州军大营悄无声息,心生疑虑的时候,命令七万行进中的士兵暂停,那么以新兵为主的冀州军军列肯定会出现散乱——没有了阵型的步兵在骑兵面前那就是个渣。那么青州军大营里的一万七千名骑兵就能够迅速的冲垮冀州军的阵型。然后这一仗就很轻松了——根据辛毗传来的袁本初兵力布置图,这位汉末第一高富帅明显是个白痴,居然把自己所有的骑兵和步兵彻底割裂开来,让高干带着整整两万三千骑兵在馆陶城北三十里外游走,遮蔽太史慈的骑兵部队——万一正面战场这边有个什么意外,穿消息给骑兵三十里,两万三千骑兵收到消息后传达消息,整队,掉头,前进三十里。靠,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蒋通和郭嘉都认为,最好的局面就是冀州军步兵阵列散乱后,青州骑兵趁着对方步兵正在转换命令的当口全力突击——反正敌人的骑兵一时半会来不了,先突突了再说。

可惜郭蕴及时阻止了淳于琼,使得蒋通和郭嘉用了第二套方案,把敌军放到青州军大营里来,然后用枪兵把这些家伙给干掉。

蒋通在馆陶城下立的青州军大营有多大?很大!毕竟这个营寨里要装下五六万人,几万匹战马。还有足够供养这五六万人,几万匹战马一个月以上的粮食。青州兵又都是被蒋通惯坏了吃斯帕姆都吃得抗拒的少爷兵,对住宿的要求还比较高,什么十几二十几个人一起打地铺挤一个营帐的事情他们是不能接受的。所以这就导致这一次的青州军大营,宽一公里,长八百米,整整0.8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青州军的大营所覆盖了。

但是这0.8平方公里的土地,特别是八百米的长度,对于一万四千青州枪兵来说,就不是一个事了。蒋通在这八百米里,可以平均每米放置3个枪兵,形成极高的密度。这比把这一万多枪兵拉出营寨,在大平原上列空心枪兵方阵形成的密度就高多了。高密度,那就意味着高杀伤!这是使用枪兵大阵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本方兵力不够的话,就要想办法缩小接敌正面。在这一点上,蒋通始终都要尽可能做到最好的,不管是十年前在虎牢关前兵力处于劣势的抢攻,还是在这里吸引敌军进寨。蒋通所追求的都是尽可能的缩小接敌正面的长度,从而使得自己的枪阵密度相对提高,以便给对方更高的杀伤。

什么?你问有了空心枪兵阵为啥还要回到实心枪兵阵?呵呵,兵者,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阵型,不是一个将领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常识么?

那么实心枪兵阵最薄弱的侧翼防守怎么办?我们已经让袁军进入我方大寨了啊。我们的侧翼,不就是我方大寨的寨栏么?我方放弃了前寨的防守,是为了腾出地盘来打仗,可是侧翼的防守并没有砍掉啊。

不管怎么说,冀州并州七万步兵,总数比蒋通现在手里能调动的一万四千枪兵多得多,让双方都拉到大平原上去列阵而战,兵力少的一方明显吃亏。所以蒋通就欺负对方号令不统一,新兵过多,不敢行军途中变换号令的命门,让开前寨,让敌人进入自己的大寨里来开战——八百米的长度,对于青州军来说是刚刚好,但是对于整整七万人的冀州军来说,那就太窄了!蒋通和郭嘉,就只用了这一招,就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敌人数量上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