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140,跪(2 / 2)

……

乾清宫里,三皇子退了出去,皇帝坐在上头,怒气未消。

他一直以为自己算是个好君父,虽对太子严苛了些,但那是因为他将来要继承大统,江山社稷,不是儿戏,是以,他才处处严加教导。

可对于其他几个皇子,他自认为是一个好父亲。

他也是皇子,他虽是嫡子,皇子间的明争暗斗,从他出生起就没有消停过。

但他运气好,最终得到了皇位。

他没想到,他的宽容,竟纵容出这样一个东西来。

私铸铜钱,他想干什么?

真是太令人心寒,也太令人失望了。

他看向下头还没离去的萧徴,以及许晗,正要说话。

就在此时,乾清宫外,响起了异样的声音。

皇帝眉头动了一动,目中射出怒焰,

“崔海,出去看看,到底是谁这么大胆,竟然在乾清宫外喧哗吵闹。”

站在角落的崔海应了一声,轻手轻脚地退了下去,不过片刻回来轻声禀报,

“陛下,是惠妃娘娘在外面哭着求见,惠妃娘娘听闻三皇子触怒了陛下,来请罪来了。”

崔海从小就跟在皇帝的身边,对皇帝的性情,脾气十分了解,见皇帝神色不善,立刻道,

“陛下若是不想见娘娘,小的这就去请娘娘先回宫去。”

皇帝手指在桌上敲了敲,重重地哼了一声,

“让她进来,朕倒要听听,她到底如何的请罪!”

崔海低声应是,退出去将人带进来,只是心里却不免有些同情惠妃了。

惠妃并未按品大妆,而是将卸了钗环,一头青丝,披在脑后,身上穿着朴素的一群,此刻,正用帕子按着眼角,泪,无声的流下来。

就算如此,惠妃依然看起来明艳。

惠妃一进来就跪下了,声泪俱下地哭诉道,

“陛下,臣妾听闻三皇子府上的詹事做下了罪不可赦的恶事,求陛下给皇儿一个公道,这事定然和皇儿无关的。”

皇帝冷冷地打断淑妃,

“这件事,你是怎么知道的?朕不过是叫了三皇子进来问话,你倒是消息灵通的很,三皇子前脚从朕这里离开,你就来了。”

“朕倒想问问你,到底是从谁口中得知的消息?

莫菲你一直命人盯着三皇子府的动静?还是说,你一直派人盯着乾清宫的动静?“

惠妃心头一凛,这可万万不能承认。

盯着三皇子府虽说没错,可到底并不名正言顺。

窥视乾清宫,那就更是大忌,死罪。

惠妃全身一震,哪里还敢再哭,忙张口解释,

“陛下息怒,臣妾哪里敢做出这等大胆妄为的事情。

是三皇子身边的随从,送了口信到臣妾的面前来,臣妾心中一急,只想着求陛下做主,就斗胆来了乾清宫。“

“乾清宫是朕处理政事的地方,就连瑜贵妃也不敢轻易来乾清宫扰朕,你倒是好大的胆子。”

皇帝满腔怒火正无处可泄,惠妃这么巴巴地送上门来,正好做了出气筒。

皇帝一发怒,惠妃垂着头,额头抵着地板。

皇帝眼中浮现一丝冷寒,却没有多少什么,只是直起身子,看向惠妃,

“惠妃,你自个想明白道理,再想想,要不要和朕来说这件事情,求这个情。”

惠妃从皇帝潜邸的时候就跟在他的身边,如何听不出皇帝语气中的怒意,连忙垂着头道,

“陛下,是臣妾错了,臣妾这就回宫反省。”

皇帝淡淡扫了她一眼,没再说话。

外头有急切凌乱的脚步声响起,皇帝闭上眼睛,眉头皱的死死的。

崔海见状,连忙走到门边,低声呵斥,

“你们这些小兔崽子,做什么呢?这脚上安了砖头吗?走路不会轻一点?”

那小太监带着哭腔道,

“公公,小的也想走路轻点,实在是外头,太吓人了,乌泱泱的一片……”

崔海揪着那小太监,正要退到外头去,里头皇帝的制止道,

“让他进来说,什么东西吓人,乌泱泱的一片……”

许晗和萧徴互看了一眼,也有些不太明白。

小太监还没进来,又有另外的人过来禀报,说是镇北王府老王爷,永安侯等几位大臣求见,就连刚刚被皇帝呵斥,回家闭门思过的三皇子也是去而复返。

皇帝眼皮轻抬,看向崔海,

“去,殿门大开,让所有的人都进来,东宫那边,也让人去请,让他一同过来议事。“

崔海应是,让那最先报信的小太监进去报信,又让许均,永安侯等大臣一同入殿,安排好这些,又让自己身边的大徒弟去东宫报信,让太子到乾清宫来议事。。

那小太监一进去,跪在台阶下,道,

“陛下,宫门外,有很多的人……”他说话有些哆嗦,“不,是很多的牌位……”

崔海站在台阶上,呵斥道,“把你舌头捋好了再说……”

别人不懂,可许晗听了小太监这样语无伦次的话,心头忽然一凛,她明白小太监说的是什么了!

只见那小太监咽了几口口水,然后才磕磕绊绊的说道,

“宫门外,有人穿着白衣衫,那人脸上一道大疤,好像要被劈开了一般,他抱着灵牌,他的身后是好几百个灵牌……此刻那人跪在宫门口,说是要喊冤。“

说道这里,他又咽了口口水,低声道,

“为当年那个大将军霍铮喊冤。”

说完了这一切,小太监仿佛没了力气一般,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几百个灵牌,这样的大晚上,乌泱泱的摆放在宫门前,能不吓人吗?

三皇子已经顾不上刚刚被皇帝训斥过,上前道,

“父皇,也不知是什么人,竟然如此大胆,当年霍家的案子分明是已经定了,竟然还敢翻出来,这分明就是胁迫。”

“当初霍家害得那么多将士埋骨砾门关,已经定下的案子,岂容说翻就翻,更何况,霍家的人都已经是死了,现在想为霍家翻案的,不过都是沽名钓誉之徒罢了。”

“这样的人不能留,还请父皇降罪。”

许晗紧紧捏着拳头,恨不能上去撕了三皇子,她咬着牙,上前道,

“殿下,当年的事情究竟如何,想来你是很清楚了,你口口声声的说是霍家害的,可臣记得,当时殿下是在霍家军做的监军,你当初怎么不阻止呢?”

“许晗,你休要胡言乱语,你这是想干什么?你刚刚把私铸铜钱案的罪名拼命的扣在本王的头上,怎么,现在又想说当年霍家的事情也是我做下的吗?”

许晗轻轻一笑,凉凉地说道,

“臣可没没这样说,是殿下自己这样想的,莫不是心虚?”

三皇子急得大吼,

“你放肆,我坦坦荡荡的,有什么心虚的?我看是你,在此咄咄逼人……”

他朝皇帝拱手道,

“父皇,儿臣现在还是皇子罢?是,儿臣就要参金吾卫副指挥使,镇北小王爷,许晗,儿臣要参她诬陷儿臣。”

“他仗着父皇的宠信,如此扰乱纲常,父皇让不让儿臣参他?”

许晗冷笑一声,看着三皇子,上前道,

“不用参,当着各位大臣的面,陛下可以直接免除我的职务,只是,殿下可以参我,可以查我,但圣命饶不了罪恶。”

皇帝皱着眉头,看着许晗和三皇子。

沉默之见,就见镇北王跪在地上,

“殿下,臣刚刚从宫外进来,见到了那个为霍家请命之人,是霍七,他还活着,当初他和霍铮一起追敌,既然活着,正好陛下可以问一问他当年到底发生何事。”

“毕竟,霍家一门,从开国初,就一直为东元朝镇守疆域,如果陛下不闻不问,未免寒心。”

三皇子站在那里,昂然道,

“老王爷这意思是,已经定下的案子,再翻了出来,父皇当初也不过是按律行事,又已经定案,不让翻,就是寒心了?”

“那这心,也太容易寒了。”

“今日这个人翻案,明日那个人翻案,那这国还是不是国?那这律法还是不是律法?”

许均闻言,抬头看向三皇子,顿时眼中寒意一片,他垂下眼眸,恭敬地道,

“殿下这话有些不妥当。”

他恭敬地道,

“当初霍家满门,不论男丁女眷,只剩下一个随军的霍十一娘,偏偏,霍十一娘是管粮草,对其中的事情不得而知。”

“霍家上下,从开国太祖,就为了东元朝的安危,前仆后继,没有哪一个霍家男儿不是战死沙场的。”

“他们难道就不想好好的活着吗?他们难道就愿意死在异乡,甚至尸骨无存吗?”

许均摇摇头,悲悯地说道,

“不是的,臣同为武将,感同身受,他们为的是守护我东元朝的大好河山,为的是站在这皇城中每一寸土地上的达官贵人,平常百姓。”

“他们守卫的是你我这样身穿锦衣,身为皇族的你。”

“殿下,你也曾在战场监军,难道就没看到过战场的惨烈吗?如果看过,你为何能够如此轻而易举的说出‘寒心’二字?”

许均跪在地上,面露哀戚,看向皇帝,

“陛下,就算当初霍铮有过错,可那只是一桩,他之前种种,都可以抹煞,更不要说霍家那么多的先人,他们可是为了东元朝而牺牲的。”

“当初,霍家的女眷本不用死,可他们还是死了,甚至霍家因此而倒,霍家不应该受此对待。”

许晗呆住了,她没想到,最先说出这些话的竟然是许均,那个阻止她和萧徴为霍家翻案的许均。

她愣愣的站在那里,心头翻滚着。

只听许均继续道,

“陛下,若是满门血洒疆场后,还要遭受到污名,还要被百姓们误解,那以后还有谁愿意为东元效力?谁还愿意为了护卫东元而站出来?”

“若是霍家满门为了东元朝征战两百年,还不够换来一次儿孙们的过错。”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陛下,这王朝,是陛下的王朝,这天下,是陛下的天下,作为君父,难道要袖手旁观吗?”

“难道,陛下不想要一个得民心的天下吗?”

三皇子大声道,“老王爷,霍铮一个决策,可是让那么多人马都是死在了砾门关,那可都是精兵啊,于朝廷而言,是多大的损失啊!

难道说,就因为霍家人有功,他们的命就是命,那些将士的命就不是命了?

再者,他们这样贪功冒进,为了一己私欲,不但将士的命都没了,更有可能置东元的百姓于水火,难道这些还不够吗?“

“今日,就因为一个霍七,就要翻案,让天下人如何看待陛下?”

许均抬头看了眼沉默的皇帝,作为和陛下一同长大的他,知道他心中想的是什么,于是有加了一把火,同时也给皇帝递了一个台阶,

“陛下,这事,我们说来说去都没用,说起来,是霍家的事情,当初定案,也是因为三皇子的一面之词,因为十一娘也说不出什么比三皇子更有利的证据。

这才给霍家定的罪。

可既然当事的霍七还在世,不如,就将霍七叫进来,问问当年具体的情况,如何?“

“臣以为,只有见了霍七,才会真的明白,为何霍七要带着霍家的牌位长跪宫门。”

“也会明白,为何臣等要为霍家求情的原因。”

门外,太子走了进来,

“儿臣来迟,请陛下恕罪,儿臣记得当日父皇曾答应儿臣一件事,今日,儿臣请父皇兑现,也请父皇随儿臣去宫门口看看。”

皇帝深深的看了眼太子,忽然掀唇一笑,手拍了拍大腿,

“好啊,那就去看看吧!只是,太子,朕是答应过你,可你同样也答应过朕。

太子躬身,“儿臣答应陛下的,当然会兑现。”

旁观之人,当然不知道这对父子说的是什么,尤其是三皇子,后槽牙都要被咬碎了。

都说太子和父皇的关系恶劣,可眼前这一幕,哪里能用恶劣两个字来形容?

分明就是‘和谐、“

长长的宫道,四处挂着红灯笼,在风中摇曳着,回响着的还有众人的脚步声。

远远的有老鸹的叫声响起,让这凄冷的夜,更增添了几分萧瑟。

宫门口,霍七一身白衣,抱着霍峥的牌位,跪在宫门口,他的身后,是一排排霍家男儿的灵牌。

他的背脊挺的直直的,那是霍家的脊梁,霍家最后的不屈。

边上的侍卫,一个个都没有发出声音,甚至,有围观的太监,宫女,也都是一言不发,四周,死一般的寂静。

唯独,有风吹过,并不凌冽的寒风,仿佛是在轻轻的抚过那一个个灵牌,又仿佛抚在人的心上。

仿佛,这寒风也在为这几百个牌位哀鸣,这巍峨庄严的宫城,这寂静无声的灵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就仿佛一个代表着京城的歌舞升平,一个代表着千里之外的皑皑白骨。

一个是鲜活的浮华盛世,一个是黄泉路上的寂寞冷清。

“七叔公,你不应该独自一人前来。”是宓儿,她坐在轮椅上,到了霍七的身边。

她示意红缨将她抱到地上,虽她无法跪下,可她却可以和七叔公一起,为霍家的人套得公道。

她也是霍家的人,她是姑姑教导出来的,她不会让霍家的脊梁弯下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