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54节(1 / 2)





  陆辞顿了顿:“……有劳相公。”

  寇准说了立刻看,就当真立刻看。他直接搁下了手头正批阅着的那份,拿起陆辞那一沓厚厚的报告来,仔仔细细地翻看起来。

  陆辞便笔直地站在跟前,随时等着在寇准发问时,能即刻回答问题。

  这一等就是整整一个时辰。

  寇准全程一言不发,只眉头上的皱褶渐渐舒展,不时点头。

  因陆辞写得极其详尽,语言却用得较为浅显,针对环境,让所有策略进行直接比对。

  即便是不通水利之人,也能对优劣一目了然,自然就认同陆辞选用那几种的合理性了。

  对款项数目的复核,还是会由计省的人处理,寇准只大致过目一遍,就准备让人誊抄一份,将抄本交给计省的吏员。

  这一抬眼,才发现陆辞还站在这,寇准不由将眼一瞪,脱口而出道:“你怎么还在这站着?”

  陆辞莞尔道:“相公不曾开口,怎好擅离?”

  寇准却沉下脸色,毫不客气地向周边吏员斥道:“怎么他在这站了这么久,也没人给他搬张椅子来?”

  陆辞还想说‘不用’,寇准已经彻底化身暴龙,朝着这时才笨手笨脚地搬椅子来的一吏员喷火了:“人都要走了,这会儿才搬来有什么用?!”

  陆辞:“……”

  他总算是切身体会到,寇准是怎么做到在同一时刻,一边叫人对他恨之入骨,一边让另一些人对他追捧崇拜的了。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知开封府王随是史上被丁谓在倒寇后清算的官员之一,算中立或亲寇派。(《如果这是宋史2》)

  2.根据《宋代物价研究》,读一整晚书要用的灯油大概是0.16斤,折合价格是4-5文钱。

  第一百五十五章

  寇准的脾气来得快,去得同样也快。

  他不一会儿就放过了已被训得大气都不敢出的吏员,轻咳一声,努力展露一副和颜悦色的神情,看向陆辞道:“结结实实地三个多月下来,也是累着你了。”

  就在陆辞以为,寇准的下一句话会是“允你回家多歇息几日”时,却等来了话锋一转:“太子正在东宫等着,你莫耽搁了,快去吧。”

  陆辞对此虽感到几分始料未及,但还是毫不犹豫地应下了。

  他知道对身边名师环绕,生性内敛自律,却也过得很是枯燥无趣的小太子而言,自己与其说是单纯的师长或臣下,倒不如说,是亦友亦兄的存在。

  而且愿意听小太子倾诉心里话,又能让小太子愿意主动开口倾吐的人,对方身边还真是寥寥无几。

  现几个月未曾见面,会迫不及待地召他去,哪怕只是好奇治水的具体情形,也是理所当然的。

  因赵祯虽负起监国一职,却到底只是太子,于是与赵恒常年在大内处理公务不同,还得将政务带回东宫去。

  而这临时充当理政堂的位置,正是从前听讲进学的资善堂。

  陆辞走入东宫大门还没多久,就看到背后跟着十来名内侍、颇有气势的赵祯迎面行来,微抬下颌,冲他露出个腼腆的笑来:“陆左谕德。”

  太子监国,排场果真是今非昔比。

  但看到赵祯面上那一如既往的温柔认真后,陆辞便清楚,对方虽已步履蹒跚地开始学着运用重权,心里却还是那位善良体贴、会因挂心于一区区左谕德的安危,不惜撒下‘散步’的小谎,好亲自出来接人的那一位小太子。

  陆辞回以莞尔:“太子殿下。”

  赵祯唇角上扬的弧度,就忍不住又高了几分。

  他在原地等了会儿,待陆辞近到跟前了,就转过身,与陆辞肩并肩地往回走。

  尽管赵祯脸上除了得体的微笑外,并不露任何端倪,但陆辞还是敏锐地察觉出,这位半大郎君的步履间,隐约带了几分轻盈的雀跃。

  赵祯为防陆辞误会自己不务正业,还特意解释道:“自听寇相说起,陆左谕德今日要去政事堂递交奏疏,我便在早朝散后那会儿,将急务给处理好了。”

  陆辞哪儿还不明白,赵祯是在含蓄地向自己表示,他多的是时间,一定要与自己好好地聊一聊?

  他笑着颔首:“太子殿下向来勤勉,当初在学业上如此,现于政务亦然。”

  赵祯被夸得面颊微红,不禁又笑了笑,小声催陆辞加快步履,很快就进到资善堂内了。

  一回到熟悉的地方,身边又坐着喜欢和信任的小夫子,赵祯浑身的姿态,很明显地就放松了许多。

  他毫不迟疑地屏退所有内侍和宫婢,只留最信任的两个亲信在里头守门。

  嗓音中虽还带着少年特有的清朗明亮,但那份帝王特有的威严,已经开始被慢慢地锻炼出来了。

  东宫中因太子仁善,而在侍人间一直存在的些微散漫,此回也不再明显。

  陆辞若有所思。

  再通过对小太子的仔细观察,他更是发现了更多的细微变化。

  个子高了一点点,小圆脸的下巴变尖了一些,温润的眼眸带了一些过去不曾见过的锐气,举手抬足间,也不再是之前一昧依循古礼的刻板,而添了几分随意,气势却不减反增了。

  不得不承认,这几个月的监国下来,小太子固然辛苦,但因此得到的成长,几乎称得上是突飞猛进。

  即使有寇准李迪等能臣辅佐,但要在党派林立,明争暗斗不已的朝野中明辨是非,择优听取,驾驭那一位位摸爬打滚多年的老油条,而不因年幼受糊弄蒙蔽,可是难度极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