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三八章 这就是河北 六(1 / 2)

第一三八章 这就是河北 六

皇帝的车驾继续前行。[燃文书库][]。更新好快。碰到如此“刁民”的皇帝当然现在很不开心。而蒋通作为穿越者,非常知情识趣的明白现在皇帝在郁闷什么,所以也没有去打扰皇帝。

实际上他也没时间去打扰皇帝。因为作为掌控实权的丞相,他的事情多的很呢。

“主公,刚才您对张大嘴那厮说的扩大师范学校招生规模。给各个县的‘蒙’学增加编制的事情不是真的?”

“不,吾确有此意。渤海师范学校这些年运转良好,师资力量充沛。确实可以扩大招生规模了。”

“主公,此举不妥。”

“为何?啊,子明,是不是钱又不够了?”

“然也。主公。现在一个县的‘蒙’学,学制四年。每年招收五十名学生。每个学生有八个月的在校时间。每个月在校期间学校负责学生伙食。还要给当地农家一定补贴。就这些,每个月就至少是200石的支出。每年就是1600石。这还只是理论数字。因为粮食转运途中有损耗。您又从来不准把损耗算在实际应发粮食里,只能是预先多加一分损耗。还有,学生不光是吃米饭?还有‘肉’类、蛋类、油脂等。所以光是这一块,每年至少2000石的粮食支出。此外,每个县‘蒙’学,至少有教员一名。按主公的规矩,教员的俸禄是中三百石。每年就是一百五十石粮食再加一万五千钱。部分偏远地区的‘蒙’学,教员的俸禄还不止此数。两百学生住校,学校至少要雇用‘门’卫一人,厨子两人,男‘女’童宿舍管理人员四人。这七人的俸禄,至少也是年俸三百五十石。这样一来,一个县‘蒙’学,不算新建时的费用和学舍的维持维修费用。光是人力这一块,每年至少都是两千五百石粮食和一万五千钱。按照一个郡国平均十个县来算。一个郡国光是投在这上面的,就是二万五千石粮食和十五万钱。现在我河北治下十七个郡国。也就是说,光是‘蒙’学的人力维持,就至少需要四十二万五千石粮食和二百五十五万钱。主公,这点钱粮,听上去确实不多。但若是加上学舍的维修维持费用,纸张油墨、各项转运费用等等。至少还要翻一翻。差不多接近我河北每年收入的百分之三!而今年,太原郡和上党郡的二十多所‘蒙’学要开建。孙公佑还计划在西河郡试探‘性’的兴建八所匈奴‘蒙’学。而太原上党两郡今年收不到税不说,‘蒙’还得继续往里面贴钱。说不得,这个比例肯定超过百分之三。接近百分之四!”

“此外,渤海师范学校才是个吞金巨兽。现在该校‘蒙’学学员已经有三千八百人。都是官员和烈属子弟。这些年我河北除了平定冀州和壶关两战伤亡惨重外,其他战役伤亡数量还不是很大。加之不少阵亡士兵尚无子‘女’或者子‘女’尚且年幼未到入学年龄。所以烈属子弟除了在渤海师范学校的‘蒙’学进学外。对各县‘蒙’学名额的占用还不是很大。但若是以后在统一天下的战役中出现更大的伤亡师范学校本部的学生现有一千八百人加上十七位教授,一百余讲师、三百多校工等人的薪俸。光是人力这一块,渤海师范学校每年的投入是两百五十万石粮食和一亿钱。占我赋税收入近百分之十。主公,这还仅仅是教育啊!当今乃是‘乱’世,军事开支才是大头!还有官员薪俸、各项建设、朝廷供奉、行政经费等等。现在‘蒙’手里每年的结余不过五六百万石粮食、两三亿钱。这些钱粮,若是主公发动大的征伐,那消耗起来可是很快的!若是主公要对师范学校进行扩招,对‘蒙’学的教师人数和招生人数进行增加。这点盈余可就更少了!若是临时有什么大事,‘蒙’就周转不过来了!”

听着蒋‘蒙’的诉苦,蒋通内心也是一阵凄凉。古代农业社会的问题就在这里:产出不少。但农产品的生产消耗太大,利润太低。大多数产出都在生产的过程中被消耗了。国家拿到的其实真心不多。在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里办教育,只能是‘精’英教育。若是要搞普及教育,国家的财政迟早会被拖垮。但是搞‘精’英教育,这不就转回以前的老路了吗?不就是在培养新的士族阶级吗?那老爷我干嘛那么辛苦,背那么多骂名去做那些试图扭转历史进程的努力?直接顺其自然不就好了么?

这样下去不行。河北的财政收入经过蒋通的整治,官员贪污受贿的机会大为减少。农民应该缴纳的赋税绝大多数直接上缴给了国家。凭借着手中的屠刀和各种政策的强行压制、‘诱’导等。世家大族的利益已经被压制到了最低,世家大族每年缴纳的户税什么的也很多。可以说,蒋通已经做到农业社会里的最好的财政收入了。但即便这样,教育的覆盖率仍然低得可怜。而教育,是蒋通扭转历史走向最可靠的方法。所以,不管多么困难,这教育,都得想办法继续扩大。

要扩大,增加田赋是绝不可行的。压缩军费、停止基础建设也不对。再狠‘逼’世家大族蒋通也不敢。唯一剩下的,就是发展生产力,尤其是工业生产力。通过工业的发展来提供更多的资金了。

但是工业生产也有个问题,那就是工业产品的销售。这需要市场。但是现在除了蒋通治下,大汉其他地方的百姓饭都吃不饱,怎么来消费呢?这就得尽快统一天下好,绕了一圈又绕回来了。

不,还有一条路。看来,这条路也要尽快了。

当蒋通和他的下属们在为了教育经费而苦恼的时候。号称吞噬河北赋税能力最强悍单位的渤海师范学校里,也正进行着广泛而‘激’烈的争论。

渤海师范学校,教学区,炎黄殿。教授联席会议。

“诸位,三年半以前我校共计招收师范生四百七十五人。截止今日,坚持完成学业,并已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为三百八十三人。即今年我校的毕业人数为三百八十三人。根据学生们提‘交’上来的个人申请。希望去太原郡担任匈奴‘蒙’学教师的有三百零五人。而太原郡今年除了本身十三个县要兴建‘蒙’学需要十三名教员外。只准备在西河郡开设八所匈奴‘蒙’学。按每所匈奴‘蒙’学设置两名教员计算。最多也只需要十六名教员。所以,申请的人数太多,而职位太少。吾的意见是,行文太原郡守孙公佑。让他在今年六月毕业典礼以前,自行前来本校挑选。不知诸位教授觉得如何?”

“山长所言有理。让太原郡守自己来挑。到时候出了麻烦太原郡守也怪不了咱们。”

“呵呵,颖教授此言,好像是对咱们的学生没什么信心啊?”

“子干兄,你我都已经垂垂老矣。见过的人和事多了。现在的年轻人,在教化出合格的匈奴弟子或者归化匈奴部落,便能在学校里立像的荣誉刺‘激’下。纷纷要求去西河任教。可是蛮夷哪里是那么好教导的?等到他们去了那里才知道什么叫荒凉和寂寞。到时候打退堂鼓的人不知道多少。所以这个事情,太原郡守自己来挑最好。”

“嗯,颖兄所言有理。谢该附议。”

“赵融附议。”

“荀谌附议。”

“嗯,十四票赞成。丞相、尚书令和礼部尚书那三票即便反对,也无关大局。那这个事情就算过了。诸位,接下来说下一件。陛下北上,将行在定在邺城后向丞相提出,要重新选拔、确定五经博士人选。入朝为官。丞相行文我校。问我校在校教授有没有人要入朝出仕。”

“呵呵呵,老夫做过大汉的中郎将,做过议郎。可是若问老夫觉得这辈子哪个职位最舒服。嗯,还是现在这个教授职位。老夫是没有兴趣的。”

“子干兄说得好。吾等在这里,教授别墅依山傍水、景‘色’怡人。每天就是潜心做学问,和诸多大贤一起切磋砥砺,然后就是看着年轻人们逐渐成长。薪俸优渥,地位尊崇。说句话提个建议,以前的车骑将军府一样要认真研讨。如此超然,那是给个神仙位置也不换啊。倒是康成老弟,汝不是念兹在兹汝之古文经学一直没能得到朝廷认可么?莫如去做这五经博士?”

“呵呵呵,公汇兄不要取笑余了。如果说在玄到这里来任教之前还确实有那些想法的话。那么到了这里,和各家大贤日夜‘交’流后。这样的想法真的淡了。古文今文,孰优孰劣,自有我等的弟子和时间来分出胜负。一时半会的官方认可,有什么意思呢?倒是幼安,汝这个山长做的时间太长了。不如入朝去做博士,然后我们选个新的山长。这样我等就有机会在有生之年在学校立像了。”

“师尊莫要取笑宁了。宁的‘性’子,其实真的只适合在学校做事。入朝为官还真的不合适。至于山长这个位置,若是大家觉得宁做得太久,也可以改选嘛。”

“呵呵呵,玩笑,玩笑而已。山长这位置,一天到晚杂事太多。我等可没兴趣。嗯,依我看,在座诸位可能都没有舍去这里入朝为官的想法。山长可以考虑将丞相的行文转发下面的讲师,看这些人有没有兴趣。”

“师尊说得有理。那此事就先这么安排。接下来说第三件事:评选新任教授。丞相、尚书令、礼部尚书均表示,因为在朝廷担任官职后。实在无法兼顾这边的教职。所以在本学期之后,不再担任本校教授职务。为了保持教授联席会始终是单数。所以我等至少要从本校的一百余位讲师中推选出一位教授来。经过本人报名,学生投票。共有七人得到一百位以上的学生签名支持。所以这七个人便是本次教授人选的候选人”

“第四件事。当今河北,商业兴盛。不少商人都发了大财。限于丞相的政令他们无法直接出仕。所以就把目标定在了学校。希望能够在学校的商贾之路上立像。丞相行文学校,提了一个商人立像标准的初稿。诸位教授议一议”

“最后一件事。丞相府行文学校。陛下将于四月中旬巡视我校。我校如何迎接,宁想听听诸位的意见。”

“这个嘛,陛下虽为天子。但本校立校的时候就定下了规矩。风能进、雨能进,天子不能进。陛下要来,我们欢迎。但陛下只能以大汉普通士子的身份进来。我等也不必刻意迎接。”